数字人民币的“红”与“黑”

2022-07-23 15:35:00 / - 元宇宙之家 /

文/尹宁

出品/陀螺研究院

自数字人民币推出以来,围绕其的讨论始终未曾消退,从起初去美元化而引发的人民币国际化畅想、再到数字人民币透明架构所蜂拥而至的监管追踪论、再到前负责人提及主要以零售消费为中心,作为我国法定货币的电子化形式,数字人民币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之上。

在备受关注中,数字人民币正稳步前行。截至今年5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大约2.64亿笔,金额大约830亿人民币,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到456.7万个。

但数字人民币也并非一帆风顺。除了技术方向仍在持续论证外,在用户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不便、场景有限、需求不足等问题一直萦绕在其推广过程中,而面对强而有力的第三方支付竞争者支付宝、微信,数字人民币更是自顾不暇,更有甚者,部分用户认为其对于个人而言就是伪需求,不存在实际的应用效能。

在如此割裂中,数字人民币呈现出了外热内冷的应用格局,一边是如火如荼的试点,一边是遭人摒弃的需求,数字人民币的未来走向将会如何?

试点总览:数字人民币生态雏形初显,试点进入深水区

数字人民币,又称为Digital RMB ,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由指定运营机构参与运营并向公众兑换,与纸钞硬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自2014年概念提出以来,数字人民币已有近8年的发展史,2020年,数字人民币首次在深圳拉开序幕,开始了其试点推广之路,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从试点方式而言,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试点方式成为了我国数字人民币推广的主要路径。从城市来看,我国数字人民币以主要城市为中心,兼顾区域性发展战略,纵深度不断延伸。

2020年4月,央行公布第一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在深圳、苏州、雄安、成都及2022北京冬奥会场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2020年11月开始,试点第二批城市公布,增加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6个新的试点地区。

今年4月,数字人民币试点从原来的“10+1”试点地区拓展到15个省市的23个地区,在现有试点地区基础上增加天津市、重庆市、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福州市和厦门市、浙江省承办亚运会(杭州、宁波、温州、绍兴、金华、湖州)的6个城市作为试点地区,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4个地方取消白名单限制,并吸收兴业银行作为新的指定运营机构。

发展至今,数字人民币试点已取得了初步成效。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数据,截至今年5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通过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约2.64 亿笔,金额约为 830 亿人民币,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门店数量达到 456.7 万个。我国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态网雏形初显,根据数字人民币子钱包推送数据,美团骑车、滴滴出行、京东APP、京东金融、哔哩哔哩、善融商务、石化金融、星星充电等39款第三方互联网平台支持可选数字人民币进行子钱包消费交易,并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p#分页标题#e#

我国国内可支持为数字人民币钱包充值的银行已超35家,包括央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大型商业银行、13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等等。而截至2022年3月,已有129家银行(107家城商行,16家民营银行和6家外资银行)通过城银清算接入数字人民币互联互通平台,11家城商行已投产上线。

而从地方试点而言,截至今年6月底,据不完全统计,以消费类红包进行分类,全国地方性试点已超过34轮,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已超过7.7亿元。其中尤其以深圳试点轮次最多,到目前已完成了7轮试点,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1.55亿元。成都拔得资金总额头筹,在6月开展了1.6亿“520”数字人民币线上消费券发放试点,以总金额2.12亿元稳居第一位。

从试点总览角度,数字人民币相继大规模试点之后,经历了一城试行到多城并行,从支付在线到离线成交,从线下场景逐步延伸至线上,在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机构、零售商商户与用户合力共建下,完成了技术的稳步突破与设备的不断创新,奠定了数字人民币转账、支付、充值等主要流程的使用基础,实现了公共教育的有效实践,数字人民币生态初步构建成型。数字人民币落地开始从技术与应用测试转向制度安排,试点已进入深水区。

火热试点的背后:公众褒贬不一,使用需求有待挖掘

尽管从试点情况而言,我国数字人民币版图正不断扩张,但另一方面,公众对其的认知褒贬不一。

数字人民币初面世时,当时正值中美贸易战焦灼之际,数字人民币的横空出世被认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标志,尽管后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芬兰央行新兴经济体研究院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视频演讲中明确指出“数字人民币设计和用途主要是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跨境及国际使用相对复杂,涉及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等法律问题,国际上也正在深入探讨。鉴于跨境使用的复杂性,数字人民币当前以满足国内零售需求为主”。而后续,随着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的开启,以及数字人民币作为跨境支付在香港等地展开测试,公众对此的讨论更是不绝于耳,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有众多公众认为数字人民币的主要用途是取代Swift建立人民币在世界的结算通道,从而实现去美元化的畅想,改变当今的金融格局。

同时,数字人民币具有透明性、可追溯、可监管等特点,对于政务资金追踪、反洗钱、反贪污等方向前景广阔,公众认为数字人民币将作为金融监管手段而存在,个人使用将作为补充手段配套进行,在近日河南村镇银行的欠债危机爆发时,不少网友表示使用数字人民币可直接避免此类型问题的再度发生。#p#分页标题#e#

但另一方面,从使用角度,数字人民币似乎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就是使用门槛的问题,数字人民币作为现金的数字化形式,使用时首先要从其他钱包中进行充值,此后才可进行使用,此步骤对于用户而言实际是多此一举,不少用户反映该举动不如直接从银行卡、支付宝、微信等钱包扣款方便。而从支付行为习惯而言,微信、支付宝一个作为社交链接的深度绑定,一个为电商方向的紧密结合,与用户具有天然的链接关系,数字人民币在此并未有足以立足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目前数字人民币可使用的场景仍有一定局限性,仅在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的商户可使用,这也加剧了使用门槛,降低使用便利性。

其次,为避免数字人民币运行对金融机构的存款替代,降低其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数字人民币定位为M0,以不计息的形式发放,并由央行进行担保。但从用户的使用角度,除了在极端情况下,同样一笔现金,存入商业银行食利显然更符合用户的逐利心理,也更具有便捷性。

从技术方向来看,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疆域广阔,数字鸿沟也是数字人民币使用时不可避免的问题,尽管我国通过硬钱包、NFC等技术实现双离线付款的支持,并以此为卖点对支付宝与微信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实现突围。但从技术而言,双离线支付无法杜绝双花和超付问题,硬件的写入也面临着硬件破解难题。即使是数字人民币使用场景下的双离线支付,其交易设置条件也十分严苛,仅在小额交易中可使用,并对交易时间、频次、支付载体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无论是卡式还是手机的双离线支付,都有明确的离线可用次数,双离线支付的交易时限是为4小时,次数为10次,待次数消耗完成之后需依靠通讯手段进行数据一致性检验与同步。

而在备受关注的跨境领域,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才是数字人民币参与构建新型跨境支付体系的基础所在,货币国际化是市场自然选择的过程,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本身的币值度与价值背书仍需要得到全球的检验。即使获得全球的价值认可,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也仍需要不断提升其兼容性,并考虑合作国家的经济情况以及货币金融市场的效率、开放性、纵深度以及跨境的安全性,可以看出,数字人民币对于全球金融的影响并非一蹴而就,仍需要漫长的时间实现打磨。

此外,不少公众对于数字人民币可追溯的支付方式表示犹疑,认为此举存在过犹不及之嫌,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个人财产控制权转移等问题。

在种种问题下,公众对于数字人民币的认知度不一,而在使用感受上也并未存在惊艳之感,在当下主要以红包进行试点的背景下,有部分人士表示,在使用完消费红包金额后不会再次使用数字人民币APP。#p#分页标题#e#

但显然,数字人民币也并未坐以待毙。

后续趋势:场景先行,发力智能合约实现差异化竞争

从场景方向,数字人民币的公众属性决定了其场景先行的必要性,因此其需求的长期释放依赖于中下游商业改造的全面铺开。从产业链角度,数字人民币上游为底层系统的搭建,中游为银行数字货币系统,而下游则为终端结算机具。而数字人民币的公众推广极为依赖中下游端的市场化改造,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社会企业等主体的自身账户系统需要针对支付、转账、代发代缴等场景新增适配数字人民币钱包的模块,数字人民币的推行将持续刺激相关IT解决方案需求增长,包括业务类解决方案、管理类解决方案、渠道类解决方案等,同时支付系统也需设臵运营商接口,产生软硬件基础设施升级改造需求。目前,数字人民币正加速中下游pos等机具的改造,已完成456.7万个商户门店的终端改造。

从需求方向,数字人民币作为市场化的选择方案之一,并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在场景的选择中,一方面,数字人民币以政务方向作为主导提升透明性的大方向保持一贯性,例如现在绝大多数试点城市已在政务资金补助发放、企事业单位工资结算中使用数币支付。同时,To B商户方向的拓展成为数币向纵深化发展的重要需求场景,从B端小商户结算视角而言,数字人民币可在零费率的基础上实现T+0收款,相比第三方结算,在收款效率、收款费用上均具有广泛的优势,今年以来,数币养老支付、跨境电商、银企贷款等toB场景也在逐渐增加。

而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支付需求,数字人民币正尝试以智能合约的定制化改造探索特定场景下的支付刚需,并以此展开与第三方支付的差异化竞争。从应用角度,智能合约与数字人民币的结合具备必然性,在设定付款机制的条件下,智能合约不仅可以实现定向支付,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与自动化处理水平,在此基础上也大幅度提高了资金的透明性。通过智能合约的启用,支付方式与实际业务相结合,尤其是在预消费、智能结算等领域可实现定制化与可编程性。

实际上,智能合约应用的出现早有技术积淀,Soopat显示,去年以来,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陆续申请了8篇标题含有“智能合约”相关的专利。在具体应用上,去年12月,农行深圳分行和华为通过租房智能合约制定,成功完成了智能合约押金返还,此后,农户专项资金支付、光伏结算场景均试点了数字人民币与智能合约的结合。5月,首个数字人民币预付式消费平台在深圳落地。日前,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创新部总经理吕远表示,通过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搭建的智能合约生态服务平台,也可支持跨机构互联互通,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开放的生态环境。以生态化摆脱工具化,可看出,围绕智能合约的数币生态化打造或将成为其商业化需求的另一条路径。#p#分页标题#e#

在众人津津乐道的跨境领域,尽管跨境的大范围结算仍有一定时间,但数字人民币也并未停止其脚步。除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发起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m-CBDC Bridge)外,今年数字人民币着力与港澳实现跨境金融合作,以香港与澳门两大外向城市为支点深入数字人民币的国际结算。目前,香港金融管理局与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在测试在香港以数字人民币作跨境支付的技术,澳门特区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也表示将与国家相关部委及研发机构持续沟通,探讨澳门引入央行数字货币。

结束语

疫情反复抬头、俄乌陷入持久战、美国通胀飙升,可以看出,全球已然进入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货币,作为政治属性与公共属性兼具的公用物品,也因此而备受重视。而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的电子化法币,在当今高度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下,无论是从零售端还是批发端,其战略作用已逐步开始凸显。

但从市场而言,需求的真伪仍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该定律并不因其属性所改变,无需求的货币就如浮萍无所依,数字人民币的全面推广,在强制性之外,仍需要着眼于用户真正的需求。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下,数字人民币是否能通过政企端、商户端与智能合约三项发力实现突围?

围绕支付的革命,正渐行渐近。

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网:智能合约发力 数字人民币“定制化”支付渐行渐近;

知乎:数字人民币为什么没声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数字人民币双离线支付实现原理及应用场景分析;

北京商报:7月数字人民币应用迎来“小爆发”,一大波“首个应用”来袭,看看都有哪些新玩法;

各大政府网站、其他新闻网等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