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pe 携手 Paradigm 推出 Tempo,瞄准全球支付

2025-09-11 10:30:36 分享资讯

9月4日,支付巨头Stripe 宣布与加密领域顶级风投 Paradigm 联手推出新公链 Tempo。Tempo 被定位为以支付为核心、兼容 EVM 的 Layer1,其目标是实现每秒 10 万笔以上的吞吐量与亚秒级确认,面向跨境支付等现实应用场景。Tempo 的发布迅速引发市场的关注,支持者认为 Stripe 的入局可能推动支付大规模上链,开启稳定币在全球金融基础设施中的应用新阶段;质疑者则认为 Tempo 本质上是由支付巨头出于商业利益打造的联盟链。Tempo 究竟代表着新的机遇,还是潜藏着旧有困境的重演?本文,CoinW研究院将对此进行探讨。

1.Tempo的定位与愿景 1.1 Tempo是专注于支付的Layer1

Tempo认为现有区块链虽然在智能合约和应用生态上取得了突破,但在支付环节仍存在三大瓶颈,交易费用波动大、结算延迟不可预测,以及缺乏可合规模块。对于跨境清算等而言,这些问题直接限制了大规模普及。Tempo 的切入点,正是将资源集中在支付这一垂直领域,以稳定与高效为重点,专注于支付的 Layer1。同时,借助 Stripe的商户网络与支付接口优势,Tempo 试图填补当前公链在支付基础设施上的缺口。

这种定位也是对支付行业现有格局的挑战,在传统体系中,Visa等清算网络长期掌控着交易路径与费用结构,商户与用户往往只能被动接受既有规则。Tempo 试图将此模式迁移到链上,但以协议化方式来运作。通过“稳定币即 Gas”以及内置支付路由等设计,使链上支付更接近现实场景,同时保证交易的可预测性与确定性。Tempo 的目标不是再造通用型公链生态,而是以稳定与高效为核心,成为现实支付体系与区块链世界之间的中间层。若这一愿景能够落地,Stripe 有可能从传统意义上的支付网关进一步上升为结算规则的制定者,在链上金融基础设施中占据战略性位置。

Source:tempo.xyz

1.2 Tempo核心技术特点

Tempo 在设计上强调支付优先,其技术特征围绕稳定性、合规性和高效性展开。它允许用户使用任意稳定币支付手续费;专用的支付通道确保交易不受其他链上活动的干扰,从而保持低成本与高可靠性;同时,Tempo 原生支持不同稳定币的低费率互换,甚至包括企业自定义发行的稳定币,进一步增强了网络的兼容性。除此之外,批量转账功能通过账户抽象实现一次性多笔处理,大幅提升资金操作效率;而黑白名单机制则在底层就满足了监管对用户权限管理的要求,为机构参与提供了必要的合规保障。最后,交易备注字段的设计兼容 ISO 20022 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用于统一支付、清算和证券等跨境金融通信),使链上交易与链下对账流程更加顺畅。#p#分页标题#e#

这些特性决定了 Tempo 的应用场景是围绕支付与资金结算展开的。在全球支付方面,Tempo 可以直接承载跨境收款等高频业务;嵌入式金融账户让企业与开发者能够在链上实现高效的资金管理;快速低成本的汇款功能则有望降低跨境转账的中介成本,提升普惠性。进一步来看,Tempo 也能支持代币化存款的实时清算,带来全天候的金融服务;在微支付与智能代理支付场景中,低成本与自动化优势则有助于拓展新兴应用。

由此,可以观察到Tempo与Plasma等其他主流稳定币公链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其“开放性”。Tempo允许任何人发行稳定币,并支持任意稳定币直接用作支付手续费;Plasma则提供零手续费的 USDT 转账、可定制的 Gas 代币机制、保密支持等,它以支付效率和体验为首要目标;Circle Arc则把USDC设定为链上原生 Gas,并与 USYC 等稳定币一道成为生态核心资产,并与 Circle 的支付网络、钱包等深度集成。整体而言,Plasma 强调支付性能,Arc 锁定合规垂直整合,而 Tempo 则打造了更加多元的稳定币底层。

1.3 Tempo仍处于测试网阶段

需要注意的是,Tempo仍处于测试网阶段。根据公开信息,这一阶段的运行主要集中在小范围的验证环境,用于测试跨境支付等基础场景。官方公布的性能数据,如支持每秒10万笔交易、亚秒级确认,以及稳定币即 Gas 的支付模式,暂时还只在受控环境中进行验证。

目前,Tempo 已引入了一批来自支付、银行和科技行业的合作伙伴,包括Visa、德意志银行、Shopify、Nubank、Revolut、OpenAI 和 Anthropic 等。Tempo 表示会首先在少数企业用

本资讯链接: - 元宇宙之家
声明: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本资讯不作为投资建议。